Architectural建筑设计

详情大图.jpg

石门禅院

项目概况

  • 设计单位:英国bet356体育在线官网
  • 建设单位:广州市天河区石门禅院
  •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 项目规模:总占地面积88.1805亩,约5.8787公顷

石门禅院


十方一念念无边 | 石门禅院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

开篇即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如此不二见、不二法,

即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圆满具足,众生平等归一

就是禅的本心。

△石门禅院/天王殿透视图

不二之义。禅归一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

开篇即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如此不二见、不二法,

即是“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圆满具足,众生平等归一

就是禅的本心。

六祖慧能说,

佛法是不二之法。

《坛经》主张,

无念,无相,无住。

《般若经》言,

实相一相,所谓无相,即如如相。

超越逻辑,截断边见

无生无灭,示现真实

它是一种自在的

平等慧,平等觉

若说分别智

是百川交错混杂的流沙河,

禅的般若智

就是万脉归一的清净海。

△石门禅院/大雄宝殿透视图

石门禅院。禅缘起

陈寅恪先生说,

中唐者,百代之中。

可知中唐之后,

中国哲学及审美思想渐现巨变。

隋唐时期佛法大盛,

引发众多佛学分支涌现:

三轮,华严,法相,禅宗等,

各自冲击古代哲学、美学、伦常。

禅慧是佛学核心智慧,

北宗主渐悟,南宗主顿悟。

南禅宗六祖慧能一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古人至今人,

对佛性境界探究的一种极致,

他也因此得到五祖衣钵。

现今广州存在一石门禅院,

拥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地处天河龙洞村大壶嶂山南麓,

曾香火鼎盛,瞻供不绝。

初建于禅学孕育的唐贞观年间,

重修于明朝1618年,

毁于30年代日军侵华,

后由广东bet356体育建筑设计规划设计,

于近年得到较好的修复。

禅房花木。深伸生

石门禅院,

昔为石门古庙,龙洞八景之一,

曾配诗“宝寺僧归”。

“风雨开龙洞,山川护石门”

山、林、水相融,

意、气、场相宜。

适合清修。

山光悦鸟性,

悦的也是人性。

潭影空人心,

空的是天地心。

曲径通幽处,

幽的是性情、性灵、性心。

禅房花木深,

深的是感受、感觉、感知。

风清气朗,人如鱼游,

天性得以舒张伸展。

山水吐纳,冥想自由,

意识随之扩张生发。

禅定之心。静净境

中国哲学以二元为主导,

主客分,天人分,道器分,

《周易》主张阴阳分。

而佛教高僧僧肇说,

无为大道,平等不二。

认为南宗禅的不二观才是至道。

南禅认为,

分别见是魔境。

对立、判断、逻辑,

是一种执,

执着者执浊,天地不清明。

禅定之心需要静,

如六祖慧能的风幡心动之说。

静是万物同源一心的智慧,

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真正出落一念清净,

方可神心入境。

| 设计方案简述

石门禅院项目

地处广东广州天河龙洞迎龙路西侧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规划用地分两部分

其一位于龙眼洞永安园中心区

东与迎龙路一水之隔

西高东低,背山面水

主作寺院地,含中心礼佛区

佛学交流区、佛学文化及生活区

其二位于寺院西北方的山谷

分散于谷内水域四周

主作静修场地

设计以明清寺庙形制为依据

以禅宗要义

“方圆默契,圆相传法”

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为主要内涵

打造一个张弛有度

僧俗共存的体验空间

项目地处山谷之中

背水而立

处南湖区与龙眼洞森林公园之间

周边穿插华南快速干道与地铁六号线

原始地形呈东北往西南向逐步抬高

地块西部呈山谷状

东面环抱市政景观湖

与迎龙路相接

经勘察,bet356体育建筑设计敲定布局结构

以“伽蓝七堂制”为原型

将主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

附属建筑则居于两侧及后侧

主建筑从前往后依次为:

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


△主要建筑风格概念图

寺院场地功能:

礼佛瞻仰、修行体验

寺务管理、僧众生活

日常接待等

△主要建筑风格概念图

中轴线拟为座西朝东方向

由外而内依次为:

1.天王殿,约194

左右分别建立钟鼓楼一座

2.大雄宝殿,约382

可同时容纳三四百人举行宗教活动

大殿庭院左右分别为

药师殿、观音殿

南侧为寺院内务区

含寺务处、功德堂、方丈院

3.法堂,约582

两侧为课堂、五观堂

△主要建筑风格概念图

中轴线北侧生活区依次为

1.佛堂楼

2.尼寮2

3.上客楼

4.尼寮1

5.居士楼

△主要建筑风格概念图

此外尚有佛学交流区:

1.素斋馆,约436

2.佛学交流中心,约2170

3.法流

佛学文化区:

2750方,含佛学堂、

佛学阁楼、佛学文化综合楼等

静修场地:

禅堂、禅房、综合服务楼等

△彩色总平面图如图示

△功能分布区如图示

△高程分析如图示

△视线分析如图示

禅院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设计以山地水系景观资源为依托

在主要节点及重要区块上

缀以佛礼特色元素

同时在对核心佛礼轴线上

结合山体特征

布置景观带、景观点

△总平面图1

△总平面图2

在建筑组团内采用中国传统园林素材

达到处处有景、移步换景的效果

营造与自然相融

隐藏在环境自然中的禅修空间

同时结合不同功能空间

设置不同格调的景观主题

丰富地块景观的视觉味道

△总平规划及绿地系统1

△总平规划及绿地系统2

除绿地系统外

充分利用山体自然地理优势

及山体下的水库风景

设置水系景观带

在地块南面利用水库水系

做出局部优美水景

使佛、山、水、人相衬

提升文化审美体验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图1

项目区内主道路设置宽6

次道路宽4

邻接迎龙路上开设2个机动车出入口

由北侧道路进入

途径生活区、礼佛山中心、文化街

从南侧道路出离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图2

内部步行人流道路

位于用地内侧

借连廊、庭院将各楼联络在一起

静修场地以1.5米步行道为主

从南侧道路进入

沿水边风光形成环路景致

并联络各个功能建筑

与世轮回。毁不语

历时千年百世

几经摧毁又被试图修复

亭台楼榭石庙飞宇毁于乱世一旦

断壁残垣中后又建起佛殿法堂

有形之物难逃凋零

唯无形智慧与世轮回坚不可摧

一如巴黎圣母院的烧毁

世人惋惜有形之物的亡灭

但最终复原与否

其文化象征意义就在此地永存轮回

不动如山,火烧不尽

是肉眼不可见的

禅院终极意义

不在修复、朝拜

而在象征、向往

超越日常的物巧、人智

禅的本体不在物象物件

它是般若空

不惧“有”也不惧“无”

甚至否定“有”也否定“无”

这是不二法

禅如其自身而存在

成毁不语,大道不言

存在本身即是圆满具足

此貌非本貌

此貌如超本貌

此身非本身

此身立处即真

禅院的最大价值所在

是提供一个悟道的世俗入口

心空妙有。无我识

《维摩诘经》认为,

能所之别会阻碍不二法的入境

审问、判断、逻辑

遮蔽了世界本相的自在

因此需要破除主客、物我之界限

青原惟信禅师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几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

依前见山只是山,水只是水”

这里存在三境:

第一境存在意识障碍

物我冲撞,有判别,不自在

是普通人之眼

第二境出现佛性领悟

超越庸常视野

心眼看见深几层的佛性本质

第三境化解冲撞

抛弃概念之用,物如其本质

回归“一种平怀”

山水无需常识逻辑,它就是山水

尽管享用这存在即可

主客之分消除

无功利,无态度,无指画

十方一念。念无边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佛理认为

心源为万法万物之根源

禅的思想认为

心源不是照亮世界

判别世界的光源

因为这样就落入分别见

(尽管常人生活本身离不开分别见)

而是去掉主客冲突的

纯粹体验

山仍山水仍水

心源与造化归一

心源即一念,造化即十方

一念入十方,十方归一念

念念无边,边见不生,生生化化

禅是一枝花


返回顶部